星期三, 十月 25, 2006

转贴一个书评

给我最大的启发是阅读的阶段性,我经常给公司的年轻人推介一些励志书籍,看来有些不合时宜?
另外准备把这本介绍食疗的书给我所有上年纪的亲友送一本。

少不读水浒,老不读三国,可见阅读是有阶段性的,不是书的问题,是人的问题,比如《食物是最好的医药》这本书,早十年读,会觉得不知所云,那时候从来不读菜谱,不读旅游书,不读健康书,更不读励志书,总之任何生活指南之类的书籍不会引起我的兴趣,在最不懂生活的时候,反而最是无知者无畏。  那时候如果读到“每天吃一个苹果” 之类的建议根本不能引起丝毫的共鸣,刚刚 摆脱了父母安排的“晚上八时睡,早上六时起床”的刻板生活,仗着“初生牛犊”般的身体和精神状态,对这类东西最是反感。
  不过现在我把《食物是最好的医药》这本书放在床头,作为每晚必读书目,还要按书中的图画指示,躺在床上做健身操。书上的道理都很简单,这些健身操的动作也容易做,而且听上去几乎每句话都感人肺腑,最适合晚上温暖自己一下。比如书中建议,感觉疲倦的时候要休息,看了眼泪都要掉下来。有人不知疲倦,有人知道疲倦了但以为没问题,有人知道疲倦但停不下来,有人知道疲倦了但要假装不疲倦。感觉疲倦要休息的建议,十年前在我看来是废话一句,今天知道有所指,不像很多文章,类似“最有价值的十种食物”或者“减压五大秘决”之类,总有一两条建议是为了凑数。  健康书籍很多,我偏爱日本人写的。这本书的作者也是日本人。欧美人的健康原则离我们距离较远,他们是高强度地健身或者是一大罐一大罐地喝果汁,完全不理会我们经验中有关气血啊、经络啊之类的概念。相比同样接受中医的日本人的经验对我们就有更大的参考价值,就好像日本人的时装书、发型书也是比较适合中国人一样。另外健康食品是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,亚洲人的生活总有几分类似,所以,整本书都这么贴心,对男人女人都一样,例如关于肝硬化的一篇,讲了一些饮酒的原则,其中一条是“要按自己的速度饮酒,不要去迎合别人”,看了也只有叹气的份。  健康书最忌讳危言耸听,因为健康书也是书,危言耸听不能带给人阅读的快感,只能让人如坐针毡。好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,比如腹泻,到Google中搜索“夏天腹泻”,发现自己有点掉以轻心了,于是按图索骥,不停地打开链接,一路追踪更直接的答案,最后总会落到一样癌症上面,比如大肠癌,发病率高,容易被忽视,有腹泻症状,或者是肝癌,当然已经是晚期。有些讲健康的文章或者书籍就是这样。  好的健康书应该首先是一本读物,而不是说明书,它应该包装精美,谋篇布局合理,当然像这本书一样图文并茂,西红柿面带微笑、防暑的西瓜都戴着太阳镜更好。然后应该不会动不动就让你做全身CT,而是告诉你,生活的习惯改一点就行了,这样大家才会觉得有可行性。我当然想吃一个皇帝式的早餐,但要不用上班才行。所以,与其告诉读者每天要运动两小时以上,最好每天都吃五种以上的蔬菜和鲜果,不如说说冷气房中女人要保护好脚和腰,这样可以避免淤血积存,中午别用塑料容器装热的食品或者放进微波炉,可以降低身体老化的速度,日行一善容易,一下子就大彻大悟,直接成仙成佛可难。
  《食物是最好的医药》是大众健康丛书中的一本,这套书是由洪昭光主编的,他的序言也很有趣,说是如果不注意保健,人到中年就会落得“身心煎熬,人财两空”,医生的风格,就这么直来直去。我还记得他那本著名的小册子中说喝牛奶的重要性,他说,不喝牛奶就喝豆浆,不喝豆浆,就等死,也是同样的触目惊心。但这些表述不是危言耸听,而是医生恨铁不成钢的善意劝诫。  序言中还说,一元钱的预防投入,可以节省100元的重症抢救费,这本书可以算是投入的一种吧!